什么积什么发成语(文学写作基础:“厚积而薄发”)

时间:2024-09-23 09:45:11

我们通过观察,从生活中捕捉到“形象”,为的是积累写作素材。积累愈多,创作的思路愈开阔,联想和想象也愈丰富。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是说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进行加工提炼,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精粹的。薄者,精也,它是以“厚”作为基础的。如果观察生活只是浮光掠影,看到一点就想动笔写,那是创造不出丰厚的艺术形象的。

青年作者水远宪在谈创作话剧《为了幸福,干杯!》的体会时,曾讲过这方面的教训。他说:“不少专业作者经常以羡慕的口吻对 我说:‘你是身在宝山哪。’我也常常盲目地以自己‘有生活’自豪。可是很长时间以来,一提起笔,又感到心中无物,无从下手。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某人某事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觉得非写不可的时候,一旦下笔,却又不能把它生动地表现出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自已艺术技巧拙劣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对生活观察不细致,感受不敏锐,平时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常常一闪就过去了,甚至有些很感人的事情,即便遇到了,也会轻易放过去。”类似水远宪谈的情况,在业余作者身上时有发现。可见,有意识地观察积累,实在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生活素材的积累,不能光靠眼看、脑子记,还需要作一些笔记。

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次在朋友家里见到普希金的长女玛丽亚·哈齐,她那美丽动人的外貌给他以强烈的印象。于是他在笔记里记下了这段印象:“一个穿着黑色镶边衣服的妇人进到室内来了,她轻捷的步子,载着她的十分丰盈而且笔直优雅的体态。”后来,这一外貌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女主角安娜的外貌再现出来了。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记里还有这样一条记载:“一只带着黑毛的白色田凫飞过去,落下了。”表面上看,这是一条毫无意义的记载,但托尔斯泰把这一现象当作一种符号,一把钥匙,或者说是一个小小的起点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和想象的翅膀。从托尔斯泰这些观察记录中可以说明,勤记观察笔记,不仅积累素材,为题材的选择作准备,而且能帮助记忆,帮助想象和联想。

当然,各人记观察笔记的方式及详略内容均有不同,但作为初学文学写作的同志,则应以勤记、详记为好。其内容,可以摄录所见所闻,诸如趣闻轶事、街景速写、人物肖象、行动细节、风俗人情、景物神态,以及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生动的对话等,也可以写下自己因某事某物而产生的生活感受、政治见解,同时,还可以记一点阅读所得,诸如阅读优秀作品后的心得、作品中的生动描写段落或警句,以及报刊资料中一些生动的资料。

总之,自己认为有用并有所得的东西均可写入笔记中。虽然,它们并不能全部或者说只有一小部分成为题材,但它对于写作所起的作用是 难以估量的。勤观察、勤笔记,久而久之,是必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