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可谓千古民篇,诗中道出了两种民俗,即在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后发展为放鞭炮)和新桃换旧符(后发展为贴春联)。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这种怪兽常年居住在大海大河的深处,但到“过年”(即春节)时,就会跑出来到普通家户中祸害人,给人带来灾运。在驱赶“年”这种怪兽过程中,人们发现其害怕火光和桃木制作的东西,于是人们就在过年时燃烧竹筒,竹筒在燃烧时会发出劈劈拍拍的响声,这响声会将怪兽驱赶走,同时人们过年时会用桃木制作的“符”,钉在门口的两侧,“年”这种怪兽看到后,也会不敢进家门而远遁而去。
可见,古时的人的燃爆竹和张贴桃符,有着驱妖、喜庆、纳福的意思,有着祈盼幸福的意愿。
到了后来,随着火药、纸张、笔墨的发明,人们把火药用纸包装制造成似爆筒的样子,然后到春节时燃放,这便是现代的鞭炮。用红色的纸写上纳福和驱灾之类的话,来代替“桃符”,这便是现今的对联。
放鞭炮和贴对联经过千年的演绎,已成为春节文化最喜庆的方式,特别是写对联贴对联,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灿烂光辉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