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很多面,汉武帝曾经评价汲黯非常戆(zhuàng)直,他曾经多次直言犯谏,但也曾经灵活处理汉武帝交给他的差事,从容拯救了不少受灾的贫苦百姓。不过汲黯也因为自己的戆直而在职场上难以更进一步。
(一)“不务正业”
因为东越诸国相互攻伐,汉武帝派汲黯出使东越观察情况,结果汲黯到了吴地就回去了,跟汉武帝报告说东越之间相互攻伐,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不用担心,更不需要派遣天子的使节去处理。河内一千余家百姓遭遇火灾,武帝又派汲黯前往处理,汲黯回来报告说,那火灾就是意外,不足以担心,但是路过河南时发现那里的百姓因为水旱灾害都到父子相食的地步,就打着皇帝的旗号开仓赈济了灾民。武帝也没怪罪他。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汲黯关注的是那些真正需要救护的百姓。他在东海郡时,抓大放小不苛责下属,很快东海郡就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被调回长安担任主爵都尉。
(二)少主之臣
汲黯回到长安后,经常面折廷争,有时候搞得汉武帝都下不来台。有一次朝会武帝说了个想法,汲黯当场就说皇帝你内心私欲很多,对外却宣称要实行仁义,这样怎么可能做得到像唐、虞一样的大治呢?
这话几乎把汉武帝的遮羞布都扒了下来,气得武帝直接退朝。大臣们也都谴责汲黯,汲黯反驳到国家设置公卿大臣难道就是天天对皇帝阿谀奉承,却使得皇帝陷于不义的境地?
武帝问庄助,让他评价一下汲黯。庄助认为,汲黯居官任职的表现不会超过别人,但是如果使他辅佐少主,那他会非常坚定,招之不来挥之不去,虽然有贲育之勇也不能夺其志,是合格的少主之臣。淮南王刘安造反时,也认为满朝的公卿大臣,就汲黯难以触动,其他人很容易收买变节。
但当时的汉武帝二十二岁,大好的年华,满腔的雄心壮志,怎么会需要一个少主之臣,庄助这样评价,其实是暗地里影响了汲黯的发展。
(三)终弃淮阳
汉武帝可以在上厕所时见卫青,可以在不带冠冕的时候见丞相公孙弘,但见汲黯时,必定整理衣冠,依照礼制,否则就不见。这虽然确实体现出汉武帝对汲黯的尊重,却也侧面反映出汲黯从来没有被武帝接纳,两人并不亲近。武帝用汲黯是因为国事,却始终都有距离感,所以汲黯虽然很早就位列九卿,但也长时间未被重用,以至于他和武帝发牢骚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後来者居上”意思是自己早来却被扔在下面。
后来武帝想治理好楚地,就派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开始并不愿意,想留在长安,但还是去了淮阳,把淮阳治理得政清人和,一直到去世汲黯再也没能回到长安。
从职业成就角度来讲,汲黯肯定比不上公孙弘、张汤等人,这是汲黯性格的原因,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武帝时期朝堂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以至于很多大臣难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