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灵山寺位于京东三河市城区东北7.5公里处,海拔877米,是燕山余脉至此融结,突兀成峰。东面与整个燕山相接,其余三面都是平原,有泉水从灵山之南麓涌出,以泉水为盛,号称灵山漱玉,为三河八景之最。
灵山寺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元年重修。原寺有三层殿和东西跨院。大殿为菩萨殿,西配殿为达摩殿,东配殿为关帝殿;南面为山门。另有东西跨院,为佛事活动用品储藏室及僧房、厨房等用。山门外有一钟鼓楼。山南麓建有一座戏楼,座南朝北;戏楼东侧,建有娘娘庙一座。后毁于战火,仅留山上孤塔和一些庙基痕迹。现灵山寺为1998年重建。
寺前有很大的停车场。顺香道沿阶而上,首先是高大的三楼三洞四柱灵山寺牌楼。牌楼正中蓝地镌刻着“灵山寺”三个景色大字,自左至右的四柱上镌刻着“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的楹联。牌楼前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守护着灵山寺。
牌楼北侧是一路向上的进香石阶香道。一路香火一路功,路路香火有神通。
灵山寺牌楼背面,遍布金钉红漆大门的正上方镌刻着“正法久住”四个金色大字。警示香客“佛法是内求法,不要求别人。”
上山香道的入口的两侧分别摆放着两只雕刻精美的白象,佛教传记里讲释迦牟尼出生,用了象征着世俗权力的白象,因为白象在印度是权力的象征。
香道的两侧悬挂着一些劝诫人心的名言警句。如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以是得、无所得,无所得、即是得。”;出自《赤壁赋》的“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等。
出自明朝学者崔铣的《听松堂语镜》中著名修身养性“六然训”的“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香道里侧的“灵山”石。
临近山门殿的香道内侧悬挂着“佛陀一生”的33幅挂图。
《佛陀一生》之1.梦象受孕、2.佛陀降生、3.命名大典;
《佛陀一生》之4.仙人占相、5.得入四禅、6.文武过人;
《佛陀一生》之7.成亲娶妻、8.深受爱戴、9.见丑生厌;
《佛陀一生》之10.出城四游、11.夜别妻儿、12.远离王城
《佛陀一生》之13.削发更衣、14.难忍苦行、15.母女献供城
《佛陀一生》之16.发愿成佛、17.树下参悟、18.魔女献媚、19.水淹魔军;
《佛陀一生》之20.魔军败退、21.成等正觉、22.梵天鲜花
《佛陀一生》之23.鹿野授课、24.游行教化
《佛陀一生》之25.回宫省亲、26.见昔日妻、27.儿子出家、28.父王逝世
《佛陀一生》之29.升天说法、30.重返人间、31.如幻解说、32.最后供养、33.入大涅槃。
香道的顶部就是灵山寺的山门殿。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许多寺院又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故又叫“山门殿”。而灵山寺的山门殿建于山上,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只开有一扇门。
山门殿内左右供奉着哼哈二将。他们睁眼鼓鼻,上身裸露,体魄健壮,手持武器,为大力士与大武士模样。其神态威严,怒视凡间。怒目张口手拄金刚杵的“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
怒颜闭唇手托金刚杵的“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
穿过山门,内侧的山壁镌刻着“灵山宝刹”四个朱红大字。
山门殿北侧面对着天王殿。殿前摆放着一只巨大的鼎形香炉。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天王殿”匾额,高高地挂在飞檐之下。殿前左右立有《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灵山寺重修记》碑以及功德碑。
天王殿门前左侧立有三统《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天王殿门前右侧立有《灵山寺重修记》碑以及几通功德碑。
《灵山寺重修记》碑
沿西墙另立有几通功德碑。
天王殿内居中供奉着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大大的肚子,憨态可鞠的笑容,让人看了顿心欢喜心。提醒世人学会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左右两厢分别是四大天王。左侧是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宝剑。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右侧是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北方多闻天王的旁边立有伽蓝神关帝。伽蓝神是佛教寺院守护神的通称 。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 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关羽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
西方广目天王的旁边挂有法器:一面鼓。
弥勒菩萨身后是神将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佛教护法神。韦驮菩萨与弥勒菩萨背靠背,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穿过天王殿,便来到了灵山寺的核心区。天王殿正北是坐北朝南的大雄殿,菩萨殿并排位于左侧;金佛殿位于核心区的东侧。
大雄殿是灵山寺的正殿,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镌刻着灵山禅寺四个字的大宝鼎。其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
大宝鼎与大雄殿之间,大雄殿门左右各有一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主要是讲述善住天子的事。说善住天子去世以后,因为生前恶业,要在畜生道轮回七次,受之大苦。帝释天非常怜悯他,于是便去佛陀处,恳求佛陀想办法救住这位善住天子,佛陀十分慈悲,为他们宣说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的持诵功德,帮助善住天子消除恶业。该经主要功能在于延长寿命、增长福慧、减灭恶业以及免除地狱之苦。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具有破地狱的思想,在唐代人们特别重视此经的破地狱思想,因为其破地狱思想与唐代社会上流行的地狱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相合,此经传入中国后便大受欢迎,广为流布。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一部非常殊胜的大乘经典。此咒不可思议有大神力,若复有人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恶业悉皆消灭,当得清净胜妙之身。随所生佛土、诸天所生之处,忆持不忘。
殿门右侧立有一根七佛柱。即一根七棱形立柱,顶部为莲花,七面分别刻有“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他方七佛)的名号。持诵则可拔尽众生永离烦恼。
大雄殿内居中供奉着“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阿弥陀佛。
居中的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右侧的西方极乐世界教阿弥陀佛
左侧的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左右两厢墙面上绘有十八罗汉彩绘。
殿内西北角存放《大藏经》的经柜。
大雄殿的东侧是东正殿菩萨殿。
菩萨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正中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在观音菩萨前边侍立两尊立像,“善财童子”称“左胁侍”;右为“龙女”,称“右胁侍”。
菩萨殿内居中为“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前边侍立两尊立像,左为“善财童子”称“左胁侍”;右为“龙女”,称“右胁侍”。
观世音菩萨左侧为坐骑青狮的“文殊菩萨”。
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的“普贤菩萨”。
观音殿的东厢小供
观音殿的西厢——西方接引
菩萨殿的东南侧是坐东朝西的金佛殿。
金佛殿内居中供奉着佛陀。佛陀左侧塑一位老年像,名摩柯迦叶,“摩呵”的意思是“大”又叫“大伽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弟子中被誉为“头陀第一”,伽叶尊者至今仍留在世间。
佛陀右侧塑以青年像,名阿难陀,意思是“欢喜”,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多闻第一”。阿难一人诵出了佛陀所讲的全部经藏,确实功不可没。
两侧是僧众生活区。
金佛殿的南侧是一条通往山顶灵宝塔的登山步道。
登上步道有一岔路口,路的右侧有一钟亭。
钟亭内悬挂“灵山禅寺”铜钟一口,钟体上镌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宁的祈愿。钟为寺院法器,乃龙天耳目。
钟亭飞檐上的五脊六兽。依次为骑凤仙人、龙、凤、狮、海马、金鱼和垂兽。
沿着钟亭前行,有一简陋的建筑,近前细观为地藏殿,里面供奉着地藏菩萨。
转过地藏殿,前面就是山顶的灵宝塔。
灵宝塔为辽代五级密檐塔,砖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塔。
塔高一十三米,形为八角,由基座、塔身、塔檐和攒尖式塔顶组成。
塔基下部为砌砖须弥座,为牡丹、芍药花样,其花形叶脉,雍容大方;
塔基上部砌砖接覆莲座,为连云图案,其线条花纹,曲回叠宕,自然流畅。
第塔身每层有“佛”字和四个圆拱形券脸雕卷草纹假门窗相隔排列,。
每层出单层砖檐,方木角檐挺出,上覆琉璃瓦和圆形瓦当,每角塔檐均系风铎,清风徐来,叮当作响,可传十里开外,韵如编钟,悠扬悦耳。
塔顶为八角攒尖式,上覆琉璃瓦。
塔周增设汉白玉护栏,更增加了灵山塔的威严与雄伟。
塔则立有《灵山塔维修记》碑。
沿着灵宝塔西侧的石阶一路下行。
回到钟亭
站在灵山塔下,可以俯瞰整个大唐回村及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一路下行回到灵山寺核心区。
灵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禅宗是佛教中的一派,强调通过禅修和参禅来达到觉悟和解脱。灵山寺的禅宗文化传承了唐代禅宗的精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元素,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