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8-13 08:30:0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论语》里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大意是说。君子的心都是坦坦荡荡的,而小人呢,却是经常充满忧愁烦恼。


这句话一说出来,你可能会感到很不舒服,也很不服气。你会想,搞了半天,难道我真的是一位小人吗?因为我就时时会让自己陷入忧愁和烦恼之中啊。

首先啊,大家要理解孔子在这里说的小人,不是道德水平有问题的人,而是指心胸、格局小的人。大家想想,心胸格局小的人,到底是多还是少呢?

也许你会问,我也想让我的格局大一点,我也想让我的心胸开阔一些,我也想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但是我不知道从何做起呀?

这句话就问到关键了,问到核心了!

虽然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是坦荡荡和长戚戚的区别,但是,如何做到坦荡荡,如何才能使自己摆脱长戚戚的状态?这是不是我们最关心的呢?

我时常说,一个人的烦恼和他的心胸成反比。当一个人经常感觉烦恼的时候,就说明他的心胸不够大;反过来,当一个心胸大的人,他的烦恼一定会比别人更少。

问题的关键是,心胸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锤炼出来的?还是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提升认知来放大的?

昨天我刷到一个视频。视频里,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中医老师——徐文斌在讲关于心眼儿的话题。他说心眼儿是天生的,是一个人的胸隔膜那个地方的角度决定的。

虽然我很喜欢徐老师,但是我对于他在这方面的论述,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是不认同的。这不仅源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源于我对周围人的观察。

如果徐云斌老师讲的成立的话,那么个子大的人一定心胸就开阔,个子小的人心胸一定就狭窄,心眼儿一定就小。按照他的这个理论,像马云这样的小个子一定干不成大事。因为他格局太小嘛,心眼儿太小嘛。

所以我觉得决定一个人心量大不大的,可能有一些身体的先天因素,但是这个先天因素一定不是决定性因素,平。真正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来源于他后天的经历,思考、学习以及修炼。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初一的美术老师当时在课上给我们讲的一句话,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不是他说的,但不影响这句话对我的影响。他说: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毛主席当初走出小山村的时候,年纪轻轻的,才十几岁,就扔下了4句话,这4句话到如今依然激励着无数的学子们,以及那些有志向的人。他说:“孩儿立志出深山,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是掷地有声的誓言!这是发自心底的呐喊!这是自己给自己定的大志向!


当一个人有了这个远大的志向的时候,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围绕这个志向,他永远都要以志向为核心,永远以志向为导向。这样,他每做一件事情,总不会偏离太远。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孔子写的这份自传。这个自传可能是天下最简洁的自传。也可以说,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份简历。

孔子说,他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的知天命,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天赋使命。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此生以来天赋的使命的时候,他就不会在小事情上反复纠结、烦恼不断。因为他没有时间去烦恼,他也没有时间去纠结。因为他心中装满了伟大的使命,他为使命而生,一言一行都要奔着使命而去。这样的人生,就是坦坦荡荡的人生!这样的人,心里哪还容得下乱七八糟的小烦恼、小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