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鱼前要做好准备
池塘以3-20亩、深2-3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应有投饵机,增养机,大拖网。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最具经济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养鲫鱼, 80%为银鲫,20%是其它辅助性鱼类。鱼种要提前购回,并集中在一两个池中暂养15~30天,对鱼体进行检查,适当防病治病。准备优质饲料饲料。
二、一次性放足鱼种
鱼种一次放足,保证每次出塘鱼的规格整齐。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放养鲫鱼鱼种,若是在暂养池中的鱼,最好在水温15℃左右分池。放养前1-2天,应该停止投喂饲料。若鱼种质量好、无病或在暂养时已对鱼病进行了处理,则入池时可不进行鱼体消毒,以便减少鱼体损伤,减少水霉、竖鳞等病的发生。放养时,应抽样,按照计划的数量下塘,并将规格整齐的鱼放在同一池中。池塘主养条件下,若鱼种规格在50g/尾左右,单茬养殖,一般亩放1500-2000尾。
三、训食要做好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训食。训食越好,饲料在水中停留时间越短,饲料利用率越高。
四、搭配放养鲢、鳙鱼
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的投放时间应在鲫鱼驯化后,否则会延长鲫鱼的驯化时间。搭配的比例以鲫鱼:鲢鳙鱼=90:10或80:20较佳,即假设亩放鲫鱼75-100kg则20-60克/尾鲢鳙鱼共放3-12kg即可。
五、少量多投饵料
在主养鲫鱼情况下,日投喂6-8次,春秋可适当减少次数,夏秋可适当增加。若撒投饲料,则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40分钟。
六、日常管理要做好
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适时开启增氧机,正常情况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保持池水溶解氧3mg/L以上。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30cm,必要时,还可全池换水。在水源缺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合适时候泼洒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达到一池水养一池鱼的高水平。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生长期间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比如亩用15kg左右)、漂白粉或0.1ppm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性鱼病;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七、产卵期
选择成熟较晚、产卵少的鲫鱼品种,比如白鲫来降低影响。也可采取多次拉网来加速其性腺退化,减少产卵的条件,抑制性腺成熟;在晴朗的天气,不要往鲫鱼养殖水体加注新水,以免刺激鲫鱼产卵,缩短产卵时间。另外要减少孵化的可能,即不要将鲤鱼与鲫鱼放在同一水体,因为鲤鱼的精子可促使受精卵形成,并在20℃以上5-7天孵化出鱼苗。繁殖期间由于鱼类摄食量少,可以少投饲料来减少饲料浪费。
八、定期抽样观察
为了了解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养殖密度,养殖过程中通常要进行抽样。为了使抽样具有代表性,抽样率要尽量大。在池塘抽样中,一般要求样本含量至少占抽样总体的5%。抽样点还要分布均匀,合理分析、利用抽样结果。
九、注意放养密度
高密度放养未必可行, 8月份,水温高、溶氧低、养殖风险增大。在亩产1000kg的密度下,采用提大留小方法,稀疏20-40%,使鲫鱼在养殖后期快速生长,增大出池规格。在亩产4000kg的养殖模式下,一般要从6月底开始每20天进行一次,共七次捕捞,直到11月份全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