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峰村
九峰村,位于莆田市梧塘镇东北部。已有360多年历史,据说有庄氏三个兄弟看村后山峦连绵起伏,这里适宜开垦居住生活的宝地,决定在此长久定居下来。他们以村后的山峰为题,以数字“九”为数据,以表示村后有许多山峦及决心在这里久居的意思。经过几百年的人口繁衍,人们生活及生产的变迁,村里自然形成如今的4个自然村,以及庄、方、黄、甘四大姓,还有颜、邓、林、谢、郭、陈、张、连八个姓。
走进村中,除了看到许多民房和一条横穿东西方向的古道外,最突出的是有22幢非常漂亮壮观的古典式砖瓦楼房。结构紧密,雕龙画凤,青兽飞禽,古代人物,栩栩如生,还有各个家族的祠堂、天井、古井、旧巷交融出村落的独有魅力。
九峰村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村内有安宁宫、聚峰亭、莆田民间第一厝、九莲山庄、九莲岩等景点,毗邻囊山寺,与囊山森林公园融为一体。
这座上世纪30年代建筑的民间大厝,雄姿尚存,气势不减当年。木雕精湛,人物花草,翩翩如生,漆艺闪光,字画精彩,名扬莆仙,被誉为“莆田民间第一厝”。
安宁宫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九年,经多次修建,如今依然古朴大方。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村民们在宫前砖埕上“摆棕轿跳火”,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来此观赏,人人赞叹不绝。
2 济川村
深山藏古村,世人未曾识。济川,古名“漈坑”,地处仙游、永泰交界,古时仙游入永泰,就经过济川,迄今还留有一条千年古道。这个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处在福建仙游风光秀丽的万山丛中,这里不仅有旖旎的原始风光,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有南宋乾道年间状元郑侨年轻就读的云顶岩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也因此,我国著名将领叶飞留下了墨宝“济川风光”。
儒、释、道在这里交融,耕读传统在这里发挥到极致,使得科第文化兴盛一时。时至今日,这里读书依旧蔚然成风,一个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
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笔如缘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北有奇观禹文三级浪,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东北有十八中营屏山寨,西北有云顶峰前保福寺。这里面有三古宫(天堂宫、清水宫、蕉坑宫),三古亭(观音亭、驿道亭、潘龙亭),三古桥(宋古桥、屏山桥、青龙桥),三古树(樟抱榕树、青松古樟、屏山桥古桂),三秀山(笔架山、石鼓山、鸡冠山)等自然、人文景点达100余处。
3 柳园村
柳园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的西苑乡西北部,是兴化诸山之祖九座山石谷解山峰的所在地。这里山高谷深,地表切刈严重重,是闽中最高地带,全村居民生活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村庄呈椭圆形,四周高山峻岭,中间梯田叠翠,阳光充足和一条小溪溪水潺潺。在这样的偏僻山村里,现在280多户山村人家,人口有1200多,全村同一姓,为郭氏回族居住地。1988年统计,柳园村是莆田市6个少数民族村之一。
柳园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座,古民居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中郭氏祠堂、老街、旧巷、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其中一处古民居中还完整保留清咸丰年间的“四代同堂”牌匾一张,四个字全部镏金,厅堂内雕刻花鸟等景物。
这里自然景观非常优美,奇山怪石林立,湖泊瀑布成群,近似江西三青山的景观,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胜地。仙游县最大的九仙溪水电站在该村建有两个调节库。这里是登山爱好者和生态旅行及避署的理想之地。
4 洋尾村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白塘镇洋尾村一一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边缘的小村,竟完好保存着众多古建筑:建于南宋的李制干祠经明、清重修后,至今保存原建筑样式,藏有明嘉靖五年立的《永思堂记》碑等;建于明代的大宗祠藏有《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等;建于宋代的佥判第坊,为砖木仿楼阁式结构,保留宋明建筑风格,建于明代的白塘科第坊,存有当时《白塘科第》木匾,两者均为李制干祠附属文物。
洋尾村人文丰盛,有许多宋、明、清代留下的文物古迹。那李富祠、佥判第坊、科第坊及荣归坊等三座牌坊遗址,至今尚存。洋尾村落最早形成于唐代,因地处北洋平原之近海处得名,有上千年历史。村依白塘湖,村内古民居、古祠堂、古宫庙、古牌坊交错成趣,村中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富有江南水乡情调。沿着古官道一路行来,多见明清制式的古建筑,融合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村内水网密布,富有江南水乡情调。同时,村内保存着多座明清民居,多见明清制式的古祠堂、古宫庙、古牌坊交错成趣的古建筑,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散落乡间,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令人有一种寻幽探古的好奇心。
5 港里村
莆田忠门港里村,古称:贤良港,亦名“黄螺港”,是海峡女神-----妈祖的诞生地,妈祖羽化后,乡人建祠纪念。全村大小寺、庙、祠、社、亭、府16个。其中有福慧寺、五帝庙、吴祖社、天后祖祠、黄氏祠堂、钱楼社、姨妈府、子庙,泰山大哥府等。这些宫、寺。庙、府分别始于宋、元、明、清等朝。
6 后黄村
后黄村位于西天尾镇以东2公里处,三面环山,是荔城区“华侨第一村”。全村约1.5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人。漫步后黄村,清水潺潺,屋前树影婆娑,屋后碧野连片,400多亩水稻稻香弥漫,绿油油铺展开来。具有莆阳老建筑特色的百年华侨民居老宅散落其中。
后黄村有“三老”:老宅、老树、老人。该村有不少的侨属古民居,老宅楼顶的雕栏、檐前的雕花,有西洋式的点缀,更有地道的莆阳味儿。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林水镜故居就在于此。它是修建于清末民初的老宅,门前有一幅“飘洋过海求生计,含辛茹苦建家园”的对联,堂前的“懿范可风”,无不诉说着祖辈华侨创业的故事。
村里一座古碉楼是该村标志性建筑,是用独具当地建筑风格的红砖建造,这座古碉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层层都暗设有“了望孔”,清末用于御敌入侵。该村还现存莆田唯一的“四口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村里还有4棵百年古榕,枝繁叶茂,犹如四把擎天大伞,庇护生灵。该村也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1000多人,年纪最大的已逾百岁,90岁以上的有6人,80岁以上的有36人。
7 宫下村
湄洲岛宫下村位于湄洲岛的最北端,三面环海,是游客进岛的必经之地,素有度假区“窗口”之称。被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座妈祖宫庙崇为“祖庙”,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的湄洲妈祖祖庙就坐落在宫下村。宫下村辖宫下、宫下沙和牛头尾三个自然村,总户数686户,辖区总面积约146公顷,海岸线长6000多米。
湄洲岛妈祖庙被尊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即林默逝世当年。妈祖庙山顶屹立着一尊14米多高的巨型石雕妈祖塑像。湄洲祖庙后方岩石上,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站在石上,顾盼茫茫大海,白鸥掠波,舟揖穿梭;山海相衔,海天相接。
祖庙前面海岸岩石错列,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年长月久,形成天然凹槽,宽一、二米,长数百米。随着潮汐吞吐,产生共振,便发出奇妙而有节奏的音响:初如管弦细奏,继如钟鼓齐鸣,再如龙吟虎啸,声音奇妙,最后似巨雷震天,骤雨泻地,组成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自然交响乐,远送海天,“如撞万石钟,经沧海者,叹观止焉”。是为“湄屿潮音”。
8 渭阳村
九华山下绿丛绕,围庄村里古厝藏。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有一座古村落——渭阳村。
这里留有较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渭阳村尾厝的义兴黄氏百间大厝,还入选过全省第一批城市近现代优秀建筑。淳朴、勤劳的畲族人就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位于渭阳村尾厝,是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义兴黄氏百间大厝建筑群,总建筑面积多达4万多平方米。这是研究古民居的典型实物资料,也是当时莆田商业贸易繁荣的重要见证。
畲族族人介绍,渭阳村原先叫“围庄”,他们的祖先明代时来到莆田,从常太镇到白沙镇,清朝中期迁徙至渭阳村,在渭阳村定居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
9 兴山村
这是一个位于仙游游洋镇兴角山下的村子——兴山村,是一个很典型的留守乡村。莆田第一女神的传说在这里流传了1300多年,这里有她的故居遗址;这里还有莆田第一土楼、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遗址、诗圣李白住过的遗址......
游洋取名于游洋溪。唐设游洋镇,亦称游洋洞,属仙游县管辖。四面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往永泰、莆田交通的咽喉要道。
中共上宫支部旧址中共上宫支部旧址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民国16年(1927年)4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廖华),在兴太上宫馨山书院建立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上宫支部。该书院系清代建筑物,土木结构,位于馨山山顶。1989年1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东阳村
科举文化活化石
自古莆田方言就有“田尾不算城里,东阳不算乡下”一说。在村口,可看见一块“东阳明清建筑群”的文保牌匾。东阳村的先祖陈道潜是明代理学名臣,其故居大门至今保存着一副“谏书光国史,理学继家声”的对联。东阳村到明初陈道潜出仕而开创“科甲联芳”的大好局面,村里的明清建筑亦日益趋多。东阳每个中进士的子民都在东阳境内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府第),同时,村里历史上还建造了九宫十八祠,都是典型的莆田本地建筑特色,悬山顶配红砖红瓦。而如今,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袭等原因,有的古建筑受到破坏,现存的15处仍然完好无损地屹立在东阳村内,成为我市现存的科举文化活化石,也向世人昭示着东阳明清两朝古建筑的辉煌。
说起最令东阳人引以为傲的事情,东阳人会说“我们这里是进士村”。“家贫子读书,地瘦栽松柏”。东阳村是莆田著名的文化历史名村。东阳文化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载,明清两朝500多年,东阳科甲联芳,先后中进士者11名,中举人28名,贡生18名,太学生国学生近百名;官至御史3名,获历朝皇帝敕命封赠褒嘉的有8名。在东阳村,更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三世五进士”的佳话,因而得名“进士村”。